经开区多举措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发布日期:2023-01-03 10:02 信息来源:蚌埠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浏览量: 【字体:  

创优营商环境  提升群企满意度。着力提升政务服务,线上线下齐发力,线上“一网通办”,线下推进“一窗办”,拓展7×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服务,发布长三角政务服务地图16家,持续优化安康码7×24小时服务热线和受理平台,安康码申诉7527件,代申领669件,检查点102个,平均处置时效居全市前列。今年以来,线下办件1.6万余件,线上办件5025件,满意率100%。全力创优营商环境,建立并完善“管委会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营商环境领导牵头抓”的工作推进体系,扎实开展为企服务,对区内70家“四上”企业及31个重点项目逐一安排包保干部,常态化“一对一”挂点提供包保服务,全力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今年共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812件,兑现政策奖补资金 1.1亿余元,解决企业发展资金超1.1亿元,全力提供人力要素保障,累计服务企业160多家次,为企业解决2000余人的用工需求,提升群众和企业满意度。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托管变更后,经开区成立全新的新城教育集团和新城教育集团党委。2022年9月新城临港校区顺利开学,经开区教育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2022年全区中考成绩斐然,新城实验学校九年级652人参加中考,平均分668.49分,普高录取率81.13%,省示范高中录取率46.01%。800分以上19人,全市占比19.2%;791分以上44人,全市占比17.49%。省示范创新潜质特长生(含艺体特长生)共录取29人,其中蚌埠二中博雅班录取10人,全市占比16.67%。九年级中考体育、理化实验考试分和地理、生物中考平均分均名列全市前茅,八年级生物实验中考全校只扣2分。蚌埠第21中学2022年中考也有历史性突破,共有五人达到普高录取分数线,其中2人被二中录取,2人被三中录取,1人被一中录取,最高分787.7分,优秀率在全市排名上升两个名次。全区二十多位教师在各类教育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省、市级各种奖项。学前教育工作稳步发展,学前教育促进工程幼儿资助工作,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出行提供便利。全面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养护任务。新建汪庙村村内循环3.5米宽的道路1.038公里,安装汪庙村、高郢村、南湾村农村道路安防设施6.9公里。2022年1-11月,共开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1个,其中地下综合管廊项目3个,市政道路项目8个,合计完成投资5.95亿,建设地下综合管廊7.5公里,建设市政道路18.4公里。已建成的市政道路方便了临港区域内淮光嘉苑居民和新城实验学校临港校区师生的出行。

以提升群众安全感为抓手,全力推进平安经开建设。2022年全区以“平安经开”建设为主线,为打造“产业强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截至目前,全区刑事立案145起,查处治安案件66起,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7.64%、31.96%。实现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全覆盖,全区1493余路治安监控均接入各级综治中心和公安指挥中心,“天网”和“社会资源数据”的总体在线率77.16%,立体化防控体系初步建成。组建包含专职调解员、网格员在内的专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团队,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84起,调处率100%,全区未发生“民转刑”案件及命案。全面持续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截至目前全区创建率、“不平安家庭”转化率分别达到99.78%和86.05%。积极动员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1.9万余人,辖区15周岁以上安装率超90%,全区电信网络诈骗立案率较去年同期下降18.75%。在今年省、市“双提升”调查中,我区检察院、司法局及公安机关满意率分别排名全省第一和全市第二,辖区违法犯罪严重程度、黑恶势力犯罪严重度均为0.00%,位居全市前列。

提升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融合发展。 大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2022年经开区PM2.5年平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空气环境质量稳居全市最优。全面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同时常态化开展重点水体水质监测,共对鲍家沟、汪小河、护城河、陈沟等4条水体开展2轮次水质监测,动态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序时推进长淮卫镇政府农村污水治理和农村环境整治。持续强化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帮扶16个重点项目规范环境管理要求,开展排污许可证后管理培训3次,帮助2家重点单位规范排污许可整改,对辖区22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一企一档”环境管理问题清单。扎实开展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研究出台关于环境治理的工作方案,持续对历年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及信访件等22个问题开展全覆盖“回头看”,杜绝整改反弹,巩固整改成效,提升群众满意度。

强化医疗卫生保障,扎实推进健康口腔。积极整合全区医疗卫生资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通过与三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促进城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完善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长淮卫生院升级改造,通过对医疗卫生机构环境、硬件和软件的升级改造,给就诊患者提供更舒适的就诊环境、更先进的诊疗设备、更权威的诊疗服务,让老百姓享受到家门口的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扎实推进健康口腔暖民心工程。在新城实验学校建立“健康口腔”宣讲点,免费为3-6岁儿童进行口腔涂氟120例、窝沟封闭120例。开展口腔健康讲座10余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00余份,用心用情解决好辖区群众口腔健康问题。

保就业稳就业,推动社保政策普及。一是坚持就业优先。开展“春季攻坚行动”、“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月”及“金秋招聘月”等招聘会8次,共收集61家企业涉及用工岗位3564个。举办“送岗下乡”活动12期,涉及企业46家,岗位1324个。落实各项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登记工作,对2022年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一对一”帮扶服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4场,参会单位36家,提供岗位1854个;落实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和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政策;推进就业见习工作,认定就业见习基地2家,提供就业见习岗位30个,吸纳见习人员20人。全年新增实名制就业4009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67.27%。 二是坚持社保惠民。按照“提标、调档、强服务”的总体要求,通过发放宣传材料、面对面解答等方式向老百姓提供更为详尽的相关政策解答,使广大群众了解和掌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相关政策,引导城乡居民早参保、早受益、缴得多、领得多。截至目前,我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7183人,完成目标任务102%,养老金发放人数7031人,养老金发放率100%,人均缴费水平598.83元,较2021年年末增长47.35%。

用心用力筑牢食品药品安全屏障。加大监管力度,日常专项加抽检。围绕民生关切和期盼,开展节庆活动及重点时段、重点业态、重点环节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检查,对食用植物油、进口冷链食品、卤味熟食制品、特殊食品、“一退两抗”药品、疫苗、疫情防控药械、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等重点食品药品进行专项整治。全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风险分级登记率100%,完成食品抽检700批次,合格率97.7%,食品快检2480批次,合格率99.5%。做好广泛宣传,营造食药安全氛围。紧紧围绕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多方位多角度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医疗器械安全宣传周、药品科技活动周、化妆品科普宣传周等,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形式,积极引导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经营,营造人人关注食品药品安全的社会氛围。